铁道工程系是永利娱高ylg060net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显著学科优势的教学科研单位, 创立于 1953年,历经6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数字选线和轨道结构设计理论两个稳定且极具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一:数字选线理论与方法
选线设计作为铁路建设的先行和基础,是铁路建设总揽全局的核心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表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加快设计进度,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本系针对线路空间优化、线路CAD、GIS选线、线路三维可视化、绿色选线等数字选线的关键技术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国内在该领域研究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研究团队,先后提出了“图形增量求导法”,“线路信息模型”、“铁路通用线形模型”、“线路联动交互式设计”,“网络三维交互式可视化”等数字选线相关理论和方法,开发了国内目前推广应用最广、产品最齐全、功能最完善、行业认可度最高的铁路数字选线系列软件,已在国内80%以上的铁路勘测设计单位推广应用,5项研究成果被省部级专家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申请了软件著作权7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软件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研究方向二:轨道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1978年提出了植根于我国国情的无缝线路稳定性计算公式,被铁道部指定为全路统一计算公式,作为“无缝线路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的基础理论部分,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出高速铁路无缝线路稳定性计算公式及设计参数建议值,已纳入有关设计规范。1994年完成国家计委项目“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荷载专题的研究,提出了以结构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荷载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成果纳入国家标准(GB5021694)。1997年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减缓重载铁路钢轨磨耗”子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铁道部秦沈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科技攻关项目“跨区间无缝线路关键技术试验研究”(跨兴阎公路特大桥无缝线路综合试验研究),研究高速铁路特大桥梁上无缝线路与桥梁的相互作用理论,确定在温度效应作用下,特大铁路桥梁上无缝线路温度力的传递规律,解决特大桥梁墩台设计的难点,为制定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和无缝线路结构设计规范提供依据。主持铁道部青藏铁路科技攻关项目“青藏铁路德旺段无缝线路关键技术研究”,研究适应复杂条件的无缝线路结构型式和相关设计参数,支持青藏铁路的设计。
铁道工程系依托于国家重点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拥有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所培养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深得好评,已担任路内外多项要职,也有国外铁路研究部门的知名学者,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依托《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建成了国内一流的“高速铁路数字建造虚拟环境系统”,拥有比利时BARCO立体投影系统、图形工作站、服务器及磁盘阵列等先进仪器设备和ARCGIS、AutoCAD等软件。全系现有教学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